管理兒童行為系列(四): 對小孩提示應有規矩

方嘉慧小姐

理事長 / 聽覺言語治療師

2022年10月3日

大人應該為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選擇,讓他們知道甚麼是應該做的,應該說的,而不是恣意妄為。例如:當你看見孩子想搶其他人的玩具時,你可以教他問:「我可以玩嗎?」

使用正面/「可以」的用語,而不是「不」和「不要」。同樣地,不要說「不要跑」(因為孩子很可能只是聽見「跑」,心想:「好!這正是我想做的事。」) 所以,不妨嘗試說:「我哋喺室內應該慢慢行,喺户外先至可以跑步。」 

對教育孩子來說,須明白不知者不罪。我們在活動前必須預先向他們提示應有的規矩;簡短地說明一下情況,並扼要地提醒他們須怎樣做才對;例如:「嗱,今日我哋要去超市,記得跟緊媽媽,只可以喺個架上面攞媽媽所講嘅嘢。我哋清單冇列明嘅嘢都唔會買㗎啦。」然後讓孩子重覆一次你的話。

隨着兒童的心智發展,遵守紀律會日漸成熟,令人可喜。所以,不用急於以拔苗助長方式強迫他們守規矩;因為不合理的期望(例如要求小孩靜坐兩小時)會適得其反,導致情況更差。

事實上,孩子的負面行為背後往往有不同的原因。因此,我們需要了解孩子會否過累、濕透、飢餓、無聊,抑或生病呢?很多時候,年幼孩子由於不舒服而導致負面行為,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。

孩子應該守規矩;同樣地,大人也不可使用暴力。小孩如果慣於承受打罵,他們就會覺得當感到生氣或困惑時,向別人動粗,致肢體受傷是合理的行為。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動輒訴諸武力,傷害別人,那你首先必須避免打他;只因打罵不但催生他們的暴力和反社會行為,而且危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。所以,使用暴力是愚不可及。

 

評分 瀏覽人數 6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