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報喜斑粉蝶數量創新高 料與氣候變化有關

2024年3月1日

  近月本港多區均出現大量報喜斑粉蝶,有環保團體指,根據過去近20年的調查數據,發現報喜斑粉蝶數量暴增屬週期現象,今年正值週期性爆發年份,但今次歷時較長,數量特多,情況較罕見,預料與氣候變化有關。

  環團介紹,報喜斑粉蝶屬本港原生蝴蝶,在港十分常見,牠的翅膀由黑、白、黃、紅4種顏色組成,體型中等,飛行速度緩慢,一般於春季來臨前後活躍。環團自2005年起進行「節氣觀蝶調查」,以二十四節氣分析物種與氣候的關係,記錄蝴蝶物種和數量,並分析當中的變化。對比各年的數據後發現,自2005年開始,幾乎每隔3至4年就會出現一次報喜斑粉蝶大爆發,對上一次是2020年。

  環團解釋,報喜斑粉蝶每次最多產卵50枚,成蟲平均只有約10天壽命,所以以往的大爆發只會持續約1個月,而今次大爆發則橫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,歷時3個多月,而最近3個節氣(大寒、立春、雨水)所錄得的數量更創下歷來新高。

  環團分析,是次調查的地點環境和植物與過去的情況相若,推測近期大爆發的原因與氣候變化有關,去年夏季出現多場暴雨,可能使來港越冬、以蝴蝶為食糧的候鳥數量減少,變相有利報喜斑粉蝶生長。其次,去年本港冬季温暖少雨,鴨腳木等蝴蝶蜜源植物得以大量開花,為蝴蝶提供充足食物,進一步有利報喜斑粉蝶的生長。另外,是次大爆發亦可能與內地報喜斑粉蝶遷徙有關。環團預計,隨着3月到來,這一輪報喜斑粉蝶成蟲的壽命已近尾聲,因此整體數量會明顯下降。

資料來源:明報、東方日報(2024年2月25日)、星島日報(2024年2月17日)
資料整理:《今日常識新領域》(第三版)新聞速遞

 

參考資料
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

  • 提供食物給蝴蝶成蟲和幼蟲的植物,分別稱為「蜜源植物」和「寄主植物」。
  • 蜜源植物
    • 蜜源植物是具有蜜腺的開花植物,能夠分泌花蜜。
    • 為了吸引更多昆蟲到訪協助傳播花粉,花的顏色和形狀通常都十分鮮豔奪目。
    • 它們分泌出來的花蜜是蝴蝶成蟲的其中一種主要食物。
    • 它們觀賞性高之餘又能吸引不少昆蟲,因此大量種植於香港不同公園。
  • 寄主植物
    • 寄主植物是蝴蝶幼蟲的食物。
    • 蝴蝶幼蟲十分「偏食」,只會進食特定的植物,因此不同蝴蝶品種有不同的寄主植物。
    • 蝴蝶成蟲會把卵產在寄主植物上,確保幼蟲在孵化後能夠獲得充足食物。

     

    參考資料來源:
    漁農自然護理署(體驗自然網頁)──昆蟲的生命週期學生手冊

    參考資料整理:《今日常識新領域》(第三版)新聞速遞

評分
瀏覽人數 4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