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最想知道的6個兒童眼睛問題

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眼科視光師劉建希(Kenny Lau)

慈慧幼苗合作伙伴

2025年7月28日

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有沒有患近視,是否需要戴眼鏡。其實孩子的視覺系統有不同功能,為孩子提供清晰的視力,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和學習知識。以下整理了6個家長在孩子驗眼時經常問眼科視光師的問題,幫助家長了解更多有關視覺系統對孩子的影響,以確保孩子在成長階段擁有良好的視覺健康。

 

1. 小朋友有「遠視」正常嗎?

是的,適當的遠視是正常的。大多數孩子因為眼球發育尚未完全,眼軸(眼球長度)較短,導致遠視,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有遠視。隨著幼兒成長,眼軸會增長,遠視便會逐漸減少。輕微的遠視並不會影響孩子的視力,故此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戴眼鏡。然而,較深的遠視(200度以上)可能會影響孩子近距離甚至遠距離的視力,除了有機會導致弱視或斜視之外,亦會由於眼睛更易感到疲倦,影響日常學習的表現。所以眼科視光師在檢查準確度數後,會考慮個案中不同因素而決定是否需要為孩子配眼鏡來糾正遠視。

 

2. 什麼是「散光」?會由於使用電子產品而加深嗎?

散光主要的成因是眼角膜或晶體不同軸向的孤度不一,導致光線無法均勻地聚焦於視網膜上。散光大多數是天生的,有半數嬰兒出生時的散光多於75度。這些散光度數會在幼兒首一至兩 年減少,在3歲前一般會漸漸變得穩定。雖然很多時候散光的度數並不會隨年齡大幅增加,但近年有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產品使用過多或可能會導致散光加深。因此,家長應注意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,每20分鐘近距離工作後,應休息至少20秒,期間望向遠處20呎外的景物,如窗外風景,令眼睛得以休息。

 

3. 「度數」和「視力」有什麼分別?

不少家長會混淆「度數」和「視力」。「度數」代表眼睛屈光不正的程度,例如:近視、遠視和散光;而「視力」則表示眼睛看清楚細節的能力。例如:當孩子患上近視,戴上眼鏡後能看清楚東西,在這個情況下,孩子有「度數」,但「視力」(戴眼鏡後)是正常的。有些孩子沒有「度數」,無需戴眼鏡,但如果有斜視或眼睛結構異常,「視力」也未必正常。一些由「度數」引起的弱視問題,如雙眼度數相差大,孩子弱視眼的「視力」即使在戴眼鏡後仍然不好,需要接受弱視的治療。在治療弱視的過程中,孩子的「視力」會慢慢回復正常,但「度數」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。

 

4. 什麼是「弱視」?

弱視是一種視覺系統的異常狀況,指孩子即使在佩戴合適的眼鏡後,視力仍未達到同齡標準。弱視的主要成因包括:雙眼度數差異大、深度數、斜視或先天性眼病,如白內障或眼皮下垂。弱視另一個俗稱為「惰視」,形容眼睛變得「懶惰」,沒有好好被利用來看東西。家長可以根據這個概念來理解弱視,例如,在雙眼度數相差大的情況下,較深度數的眼睛因為較為模糊,視覺系統會減少利用這隻眼睛來看東西,以致負責這邊眼睛的視覺細胞沒有得到好好的發展機會,形成弱視。

 

5. 如何醫治弱視?

不論弱視的原因為何,其共通點是眼睛沒有充分被利用,因此,治療弱視的方法是增加利用弱視眼的機會,訓練並回復至正常的視力水平。至於因度數深而形成的弱視,首要的治療方法是戴眼鏡糾正度數。在較嚴重的個案中,除了戴眼鏡外,亦需要用遮蓋療法,每天在指定的時間內把相對較好的眼睛蓋着,以鼓勵孩子多利用弱視眼睛看東西來訓練。近年有研究指出,除了戴眼鏡和遮蓋眼睛之外,一些視覺訓練方法,例如:虛擬實景和認知學習等亦能有效治療弱視,尤其對於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、或者遮眼效果不佳的個案。至於一些因斜視或先天性眼疾引致的弱視,則可能需要手術來治療。

 

6. 為什麼弱視愈早治療愈好?

一般來說,8歲前是孩子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,若在此階段內未能完全治療弱視,便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。因此,一般建議孩子約4歲時,最少要接受一次全面的眼睛檢查,以及早發現弱視的問題,從而趕及在視力發展黃金期內完成弱視的治療。可幸的是,近年愈來愈多研究指出,即使孩子錯過了發展黃金期後,但成年後,弱視亦能有機會得到改善。不過,最佳的治療效果依然是年紀較小的時候更好,因此,及早讓孩子接受全面眼睛檢查來確保視力發展,可以及早順利完成,才是保護好孩子視覺健康的上策。

 

評分
瀏覽人數 1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