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口吃怎麼辦?

言語治療師謝仉賢姑娘

思卓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

2021年4月14日

今時今日,小朋友在學校及生活中均有很多口頭報告的機會,如孩子經常說話不流暢,表現結結巴巴,可能會影響他們在學校及社交圈子中的個人形象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表現也可能是患有口吃的特徵,故家長不應忽視。

口吃是流暢障礙的一種,主要在幼兒2至6歲期間出現,整體特徵是說話欠流暢,其常見特徵可細分如下:

  • 重複字音或一組詞語,如將「我想食麵包」,說成「我…我…我…想食麵包」或「我想食… 想食 …麵包」。
  • 重複語音或延長字音,如「sss食」。
  • 出現語塞的情況,如一直未能說出某個字。
  • 句子之間加入無意思的音,例如「咁」、「erm」。
  • 說話時出現面容肌肉拉緊、眨眼、戚鼻等小動作。

口吃可以在任何孩子身上突然發生,且成因不明。有研究顯示,生理因素,例如腦部運作有異可影響說話流暢度;口吃亦可能涉及遺傳,男孩出現口吃的機會亦較高。此外,環境、語言能力和心理因素,也會影響口吃的程度。例如孩子出席一些社交場合感到壓力,口吃的情況也會更嚴重。

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中,家長可能留意到小朋友說句子時,間中會出現重複單音的情況。如果出現頻率低,例如每10句句子只出現一次,而且情況不是持續的話,家長可以先觀察,因為在正常語言發展過程中,孩子可能會出現短暫不流暢的情況。但如果情況越來越頻密,甚至出現以上提到的特徵,就需要盡快接受言語治療師提供的評估及治療。

在流暢訓練方面,言語治療師會先提供評估,也會與家長面談,了解兒童的口吃呈現的不同特徵和程度,並提供訓練及建議,改善孩子的溝通環境和親子溝通技巧。口吃訓練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針:

1)營造輕鬆溝通環境

言語治療師會指導家長,在日常生活中營造輕鬆環境,使孩子覺得說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,並建議家長以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開展對話,令他們在沒有壓力下主動與家長用言語溝通。

2)互動遊戲提高說話意識

很多時候,年紀小的幼兒未必知道自己有口吃問題,所以言語治療師會透過角色扮演,讓孩子明白說話流暢和結巴的分別。言語治療師會引導孩子模仿說話流暢的角色,透過交流,逐漸掌握說話的流暢度。

3)學習說話流暢技巧

孩子說話不流暢,與節奏感不足有關,例如突然停頓、不斷重複等。在治療過程中,言語治療師會與孩子一起揮動雙手打拍子、數數字,讓孩子能漸漸跟上拍子說話。另外,將句子音節拖長,配合手部拉長的動作,也有助孩子具體地明白如何延長字音,幫助他們將字音串連,提升對說話流暢度的認知,循序漸進地說出流暢的句子。

由於6歲以下是改善口吃的黃金期,如果家長懷疑孩子口吃,應及早求醫。治療時間因人而異,按兒童的需要,也有不同的模式,例如密集訓練。在6歲前治療一般成效會較高,可達至完全流暢的說話模式,復發機會相對較低。

不過,家長亦不必過份擔心,切勿用指摘的語氣對待孩子,以免為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。家長應先減低溝通的壓力,給予孩子充分時間表達,也可以聽他們說完,再幫助孩子重組句子,同時鼓勵他們多作嘗試,加強整體的表達能力。

評分
瀏覽人數 3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