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工程損自然生態 生物多樣性本港僅6項達標

2021年10月11日

        政府在過去10年進行了多項大型工程,但補償政策成效不大,使自然生態受損。有觀鳥會發表研究報告,指本港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表現大部分未達標,促請政府重視保育問題。

  該觀鳥會前日(4/10)發表的《香港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10年回顧》報告指,根據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的20項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」,現時香港「部分達成」其中6項,包括「改革獎勵措施」、「保護區」、「生態系統的修復和復原力」、「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」、「傳統知識」和「分享資訊和知識」。當中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仍佔本港總土地面積約40%,使不少林地、水塘和集水區等生態環境得到保護。另外,政府亦有持續監察各種目標物種,並提供資金推動保育。

  不過,本港仍有14項目標未達成,觀鳥會認為主要原因是政府未能有效保護具高生態價值的地方,例如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水域種羣的數量,於過去10年間大減一半,估計跟港珠澳大橋等多項沿岸填海工程有關。此外,政府為解決住屋問題,打算改變大量農地和綠化地帶的土地用途,以興建公營和私人房屋,這做法也危害到本地物種和生境。

  觀鳥會亦表示,現時政府的保育法例難以防止破壞環境的人類活動,例如南大嶼塘福和貝澳一帶的珍貴濕地遭人破壞,便因法例漏洞等原因而未能執法,使濕地持續減少。觀鳥會續指,即使政府能成功阻止生態繼續被破壞,但破壞難以逆轉,例如沙嶺的濕地早前被非法放置建築廢料,當局雖然成功執法並進行修復,但該處已失去原先的生態功能。觀鳥會建議政府訂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,並借鏡中國落實生態紅線、生態安全及其他環境政策的經驗。

【思考與探討】
1. 根據報道,以下哪些是政府在生態保育上取得的成就?(答案可多於一個。)
    A. 維持郊野公園的面積
    B. 提升濕地的候鳥數目
    C. 持續監察各種目標物種

2. 政府實行了哪些政策,導致高生態價值的地方未能受到保護?(答案可多於一個。)
     A. 完全不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
     B. 進行多項沿岸填海工程
     C. 法例未能防止市民破壞生態

3. 觀鳥會用甚麼例子説明對生態造成的破壞難以逆轉?

4. 除了文中提及的建議外,你認為政府可以怎樣維護本港的生物多樣性?搜集相關資料,舉出一項並作説明。

資料來源:
星島日報、晴報(2021年10月5日)、東方日報(2021年10月4日)
評分
瀏覽人數 25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