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負責任的孩子

文正康先生

親子教練、NLP導師

2017年10月13日

Depositphotos_19474565_original_50%

「死啦!我唔記得咗做練習!」焦急的小吉不斷在家裡叫嚷。

小吉猛然放下手上的玩具,在家裡到處尋找那份「消失的練習簿」。過了幾分鐘,他赫然發現練習簿原來放在鋼琴上,便一把抓它到桌上並拿出文具來飛快做他未完成的練習題。

每個星期六,小吉都會上數學興趣班。老師會給每位同學一些練習回家完成。其實那些練習題並不算多,只要每天抽5-10分鐘便可以完成。可是小吉是一個以逸待勞的孩子,總愛把事情推遲到最後一秒鐘才會有動力完成。我們曾經善意地提點他尚有未完成的練習,要他好好分配時間。可是小吉總以:「知啦!得啦!」敷衍了事的態度來回應。為讓小吉學會承擔責任,培養個人的自律感,我們決定用「後果教育法」作為管教孩子的策略。

自然後果 v.s. 邏輯後果
後果教育法的「後果」可簡單分為「自然後果」及「邏輯後果」,「自然後果」是事件發生後會發生的後果,例如打翻水杯,水便會溢出,而「邏輯後果」是與孩子事先協商的後果,是預先設定好的界線,讓孩子明白事件發生後,自己要承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。例如孩子遲遲不做功課,自然後果當然是沒功課交,被老師處罰,而邏輯後果可能沒甜品吃,或二天不可以玩平板電腦等等。

訂定邏輯後果留意事項
然而,為讓後果教育法進行順利,父母宜留意以下幾項要點,讓訂立邏輯後果更有效,孩子更能學習承擔後果的重要性。
說到做到 - 訂定好的結果須嚴格執行,否則日後所定立的規矩如同虛設,孩子有可能再不會理會你設定的任何規定。
提早計劃 - 訂立邏輯後果是須要預先計劃的,父母會在事前與孩子一起商量須承擔的結果,而不是事件發生後才告訴孩子應當負上甚麼樣的責任。
具體說明 - 孩子須明確知道自己所負的責任,例如「兩天不准用平板電腦」總比「你呢世都唔駛旨意玩!」更好!
嚴而有愛 - 父母應以認真的態度跟孩子討論,而不是以開玩笑的語調跟孩子說話,否則孩子會以為父母只是與自己開玩笑,而沒有認真對待事件所帶來的責任。
合乎情理 -父母可按孩子的年歲、性格來訂定邏輯後果,亦要考慮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,量力而行。

留意我們不是要懲罰孩子,懲罰只會傷害彼此關係,傷害孩子的自尊、讓孩子更為反叛,從中亦不能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,容易造成放縱。相反,給予後果是要讓孩子學會事件所帶來的教訓,讓孩子經歷過的後果帶來學習,父母亦不用動氣,只須按預先訂定的秩序來執行便可以了。孩子從承擔苦果中,不失自尊地學習到責任的重要性,亦不會傷害親子間的關係。

管教孩子需要父母無比的愛,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,懂得做一個負責任的孩子更需要時間,然而如果能利用適當的管教方法,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,孩子自然會慢慢學好,才能建立良好的品格!

評分 瀏覽人數 3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