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的「生態健康」不合格

2020年4月24日

 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。有本地環保團體於今年3月至4月邀請61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,包括環境局局長、能源企業管理人員、學者和傳媒等,為香港和全球的「生態健康」評分。結果發現,以10分為滿分,地球的「生態健康」平均只有3.6分。香港有4.3分,雖然分數略高於全球,但同樣不合格。當中,93%受訪者給全球5分以下,只有7%給予僅僅合格;74%受訪者給香港5分以下,餘下26%表示合格,高於全球水平。同時,該環保團體同時在網上發起公眾投票,超過1200名市民參與,當中94%受訪者認為地球「病重」,情況令人憂慮。

  負責調查的環保團體表示,結果反映地球「大病未癒」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,以服務業為主,相對較少工業污染,同時亦有管制污染的法例,然而在評分卻只有4.3分,反映本港的表現與應有水平存在一定距離。此外,調查亦問及在過去50年間,人類對地球帶來的破壞,最多受訪者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,包括盲目追求增長、消費主義、對地球資源進行掠奪和摧殘等。而人類對地球生態最大的貢獻,則是制訂不同的國際環保條約,例如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《京都議定書》和《巴黎協定》,以及提升科技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等。

【思考與討論】
1. 以下哪些是國際環保條約?(答案可多於一個。)
    A. 《京都議定書》
    B. 《南京條約》
    C. 《巴黎協定》

2. 根據調查,受訪者認為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是甚麼?

3. 我們可以養成哪些生活習慣以減緩全球氣候變化?說說看。

資料來源: 明報、東方日報(2020年4月21日)
資料整理: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

評分
瀏覽人數 1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