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談提昇兒童故事理解能力

言語治療師老正賢先生

思卓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

2020年12月14日

在早前的篇章,我曾為大家介紹提昇兒童故事理解能力的方法,這次我打算再為大家介紹另外兩項小技巧。

技巧1: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

家長在講故事前,可引導小朋友思考自己對主題有多少認識,有否遇過主題所提及過的事情,或當遇到主題所提及過的事情時該怎樣做等。當小朋友將故事與自己的經驗及知識聯繫起來,便能更容易掌握有關內容。例如,故事題目為「我的小花貓」,家長可透過以下提問讓小朋友回憶以前跟花貓相處的經歷:

1. 花貓是怎樣的呢?
2. 花貓喜歡做什麼?
3. 和花貓玩耍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

平日說故事前,家長可多向孩子發問,令孩子慢慢學懂自發地思考以上的問題,讓他們不用依賴父母也能輕鬆應付故事理解!

技巧2:六何問答法

在聆聽故事後,家長可以跟據六何法提出一些問題,讓孩子思考並回憶故事的場景及發展。六何法指的是:何人何地何時何事為何如何。

舉例說,當孩子聽完「狼來了」的故事後,家長可問:

1. 故事發生在甚麼時間? (何時)
2. 主角是誰? (何人)
3. 故事發生在甚麼地方? (何地)
4. 故事起初時,主角在做什麼? (何事)
5. 為何主角大喊「狼來了!」? (為何)
6. 村民們聽到後有何反應? (如何)

當然,適合的問題不限於這些,家長宜因應孩子的能力調整問題的深淺度。

而對較年長的小朋友,家長更多問問孩子的感想,以刺激他們思考故事背後的含義,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。以「狼來了」舉例說,家長可問:

1. 故事中不同角色有什麼感受?
2. 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教訓?
3. 你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?

要留意的是,對一些聆聽理解較弱的小朋友,家長可以先讓他們聆聽部份故事內容然後作提問,答對後才完成餘下的故事內容。除此之外,家長講述故事的速度要慢一點,給予適當的時間讓小朋友思考。聆聽的環境要減少騷擾,以便小朋友集中精神。

評分
瀏覽人數 8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