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慢」下來,教好「奉旨」小霸王

白志慧姑娘

社工‧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

2017年2月13日

Cheerful kids running across the meadow在舊朋友聚會中,友人分享了她的「生日會見聞」。話說其女兒獲邀參與一位幼稚園同學五歲的生日會。生日會假某豪宅會所舉行,場地佈置繽紛熱鬧,有即影即有貼紙相機留倩影,豐富的食物以及幾層高的生日蛋糕當然少不免,最精彩的是有專業小丑及藝術工作者即場表演扭波、Bubble Show,還有面部彩繪等,儼如一個社區嘉年華,回禮禮物更是花費不菲,每位孩子都獲贈幾百至千元不等的名牌玩具,孩子樂在其中,可能對父母來說,所花費的實在是「物有所值」。

生日,是孩子出生的大喜日子,慶生無可厚非,但在花費大量金錢的同時,我們的孩子其實學到些什麼呢?他對生日、送禮物、金錢、父母親朋的愛……建立到什麼價值觀呢?作為生養孩子的父母,在這一天是否更應得到子女的感恩及尊重?而我們作為父母除了讓他盡興,究竟要做或不做些什麼,才讓孩子學懂沒有東西是必然,從而學會感恩?

可能你會說,我從不會花費大量金錢滿足孩子的物慾,可是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不自覺「秒回」孩子的反應,而且忽略了當中給予孩子的重要意義:
– 孩子愛吃魚,面豬DUN又滑又好味,吃飯的時候,孩子的反應是?你的反應是?
– 孩子在開泥膠罐,蓋很緊,很難打開,孩子的反應是?你的反應是?
– 孩子走在街上,鞋子忽然甩脫,孩子的反應是?你的反應是?
– 孩子放學了,背著書包走出來,孩子的反應是?你的反應是?

容許孩子「獨食」、無微不至的照顧、甚或成為「有求必應」或「無求先應」的父母,習慣成自然的話,我們都極有可能令孩子「患上」被溺愛兒童症候群(Pampered Child Syndrome)。這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‧金德輪 (Dan Kindlon)於2001年的研究提出,父母一味的對孩子付出愛、照顧而缺乏管教,會讓孩子產生負向性格,包括自我中心、缺乏自制力、解難力和情緒管理能力、驕傲任性、焦慮抑鬱、不懂感恩以及缺乏同理心,同時也剝奪孩子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機會,這究竟是愛他,還是害他? (來源:溺愛戰爭 商業週刊)

愛孩子一點也沒錯,問題在於怎樣愛,愛裡要包含管教才是真正的愛!曾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以「停、收、等、慢」(來源:http://forum.babyhome.com.tw/)讓孩子在生活中重新發現自己的能力,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,父母們,準備接招了….

第一招:停
父母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常背道而馳,因此,父母在給愛前,先停一停問問自己,這是誰的需要?
第二招:收
愛孩子的父母最好收起一隻手,孩子的問題應留給他們解決。
第三招:等
父母要學會等,不要立即做出反應,讓孩子經歷自然合理的行為結果。
第四招:慢
先從減低頻率開始,減少「秒回」的自動反應,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要,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去累積去教育,讓孩子知道沒有什麼是必然的,學會感激。

父母們,來給自己一個操練「慢」的機會,也給孩子一個學習表達「感恩」的機會!

評分 瀏覽人數 479